笔尖中文 > 穿越重生 > 我,刘辩,三兴汉室 > 正文 第118章 小甜甜与牛夫人

正文 第118章 小甜甜与牛夫人

最新网址:www.badaoge.org
    严格来说,刘辩考的内容并不算难。毕竟他要选出的,是最底层的乡里官吏。

    他所针对的,主要是不学无术的官宦子弟,以及能干出“孝经退敌”这种事的清谈之辈。

    但等到考试完成,虽然考卷还没批改完,但刘辩已经通过荀彧了解了大概情况。

    刘辩还是低估了太学生们的进步之心。

    哪怕拿出来的只是最底层的乡里官吏,竟也吸引了许多通了两经以上的太学生的加入。

    这些人中固然有死读书之辈,却也不乏能做到学以致用的人才。

    就算他们中有人是奔着太子的名头来的,刘辩也愿意当他们是热血使然。

    然后刘辩就有了一个幸福的烦恼,他原本还想着选出来的人会不够填坑,打算宁缺毋滥。

    结果现在发现……坑位太少了。

    太学生们愿意进步,刘辩当然要支持啊!

    他遥望北方,关羽就在那个方向。

    河内郡。

    对于关羽的到来,百姓们困于乡里之间,消息闭塞,但那些曾对百姓敲骨吸髓的官吏们就不同了。

    关羽大张旗鼓地来,他们不是不清楚,关羽在来之前在雒阳干了什么事,他们也早已听说。

    这些乡里小吏们多是豪强出身,担任着那些阀阅豪族子弟们看不上的官职。

    他们能怎么办?

    反抗是不可能反抗的。

    不反抗就算罪被查实了,也只是一家倒霉而已。一旦有谋逆之举,少则一族多则三族。

    况且,他们也没有能力反抗。

    族人不会支持他们,真正在郡县中众望所归的豪族也不会支持他们。这些传承已久的大家族子弟自有合法的官僚体系可用,不会采用他们那般拙劣的手段。

    就算是同僚,有人罪重,有人罪轻,廉洁的虽少但也不是没有。

    在儒学高度发展的现在,并不缺乏愿意恪守道德之人。

    罪轻的希望消除罪过,廉洁的更是喜闻乐见。

    所以,罪孽深重之辈除了祈盼罪行不被发现外,唯一能做的只有等待了。

    等待盼望着关羽尽快走向阳球、王吉的结局。

    王吉是故中常侍王甫的养子,晓达政事,能断察疑狱,发起奸伏,多出众议。为沛相五年,以法杀万余人,没人敢反抗。后来王吉因朝堂斗争死于阳球之手,而阳球亦步了王吉的后尘。

    只是这些怀着不现实期盼的人并不清楚,关羽只负责搜集罪证和抓人,不负责后续的定罪和刑罚。

    这既是刘辩对于关羽的保护,也是对张温的妥协。

    而办案的关羽与复核案件的廷尉则能一前一后保证张温不做妥协。

    总体而言,面对关羽的到来,还有来自司隶校尉的部河内从事在名分上相助,河内郡是非常无力的。

    甚至河内十六县,只因关羽的到来,便有沁水、轵、野王三县县令挂印而去。

    按照此时的潜规则,人走则事消。

    面对此种状况,陪同关羽的马颖既兴奋又紧张。

    此行比他想象的要顺利得多。

    关羽则一如既往的认真做事,他如今所能指挥的人手不如雒阳时候,部下对此地也不如对雒阳熟悉,许多时候查案还需得到当地小吏的协助。

    这给他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但他并不畏惧。

    而除了关羽亲去的河内郡,雒阳周边的河阴、平县、巩县,以及更远的荥阳、京县等县也具有车骑将军部曲带着司隶校尉部的小吏前往。

    只是相较于关羽,他们并没有多少引人注目,人数也更少一些,分别以军候、军假候、屯长等带领。可这些人本就是关羽精心挑选出来的,能发挥出的效果不容小觑。

    ……

    云台殿。

    三公与尚书令再度聚集于此。

    尚书台连同三公经过了多日研究,终于定下了御史台的改革的初步章程。

    总结起来就两个字,加人。

    曾经,刘辩对于改革御史台这个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还是有几分期待的。

    可现在,关羽那边进展神速,虽说改革御史台在其中起到了推动作用,可它本身在刘辩心中仍不可避免地变成了“牛夫人”。

    刘辩早就看过章程,如将御史巡察州郡作为定制,并为御史台增加相应的御史名额,这事刘辩肯定不会反对。

    但让御史台像三公府一样设立一个专门的曹,布置人手,用来探听消息……

    刘辩明白相信御史台能发挥锦衣卫的效果,不如相信他是秦始皇。

    假如关羽没有破局,刘辩将不得不这么选,可是现在……章程中要增加的人太多了,有浪费钱粮的嫌疑。

    有这钱粮,给车骑将军增加点部曲不香吗?

    就算要监督锦衣卫,那也是东厂该干的事。

    朝廷现在增加点钱粮不容易,都是一点一点地抄家抄回来的。

    只是想要增加人手探听消息的想法终归是他提出来的,朝令夕改,得找个好理由。

    刘辩先对着四人拱手说道:“此章程诸公用心了。”

    四人立即回礼。

    太尉马日磾道:“章程在此,殿下但有疑问,尽可以提。”

    刘辩道:“我见关云长曾在南市设下案台,百姓云集诉冤,假如御史台也能效仿此事,是否能少增设些不必要的人手?我日前询问过大司农,国库依旧吃紧。”

    樊陵答道:“回殿下,章程中原本就计划在宫外为御史台再设一府衙,殿下的提议,并无不可。”

    另一边,刘辩这“不必要”三个字一出,卢植与马日磾对视一眼,心中直呼坏了。

    关羽在这段时间连同着车骑将军何苗及部曲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卢植和马日磾怎么会不把这些人同刘辩原先提起的另设府台一事联系起来呢!

    如今刘辩的表态,很明显印证了他们的猜测。

    之后,他们很有默契地没提这事,继续参与了御史台改革的讨论。

    剩下的事,可以晚些时候再相商。

    很快就定下了在皇宫之外的御史台府衙专设受事御史一员,以侍御史充任,每日一人轮流受理百姓诉讼。

    刘辩也没想着把给御史台定下的探听消息的人手全给撤了,少留一些人放在像田丰这样刚直不阿之人的手中,还是能起到作用的。
  http://www.badaoge.org/book/120393/4609962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adaoge.org。笔尖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