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adaoge.org
眼见袁隗心动、袁逢还有顾虑,袁树则进一步进行劝说。
“父亲,眼下正值雒阳动荡之际,士人被宦官挑唆,坑害袁氏,又处在下风,被儿压制的无法翻身,正是惶惶不安之际,若以此为目标,宽容士人,与之和解,对外彰显袁氏仁德,必然能够进一步增进袁氏的人望。
小不忍,则乱大谋,为袁氏及大汉万年考虑,区区个人私怨并没有价值,儿完全可以忍受这样的屈辱和针对,换取足够的人心以增强袁氏行废立之举的成功可能!”
袁树整顿衣冠,恭敬行礼,向袁逢下拜。
袁隗一看,也跟着一起下拜。
“兄长,术尚未成年,却能忍耐个人私怨而致大事,您身为一家之主,朝廷九卿,位高权重,又有什么可以顾虑的呢?宦官坏我袁氏之心不死,一计不成,还有一计,袁氏难道要一直忍耐、躲避吗?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宦官之卑劣用心,早已昭然若揭,若我袁氏依然不予严厉反击,恐怕宦官会更加大胆、过分,届时,袁氏人人自危,家族不安,这难道是兄长愿意看到的吗?”
儿子和弟弟一起向着自己下拜,搞得袁逢非常被动,但又稍微有点心动。
被动和心动交织在一起,袁逢只觉得自己心乱如麻。
他知道袁树和袁隗的建议很有意义,也的确很有可能直接改变大汉帝国的政治格局,实现袁氏的政治理想。
但是袁逢显然没有那么快的能够想清楚。
他有点接受不了。
从小到大,他都被教导要在一个大体的框架之内做事,不能超越这个框架,而是要尽力维护这个框架,因为这个框架对袁氏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这个框架,可能不是那么有利于身心健康,却在大体上是符合袁氏利益的。
现在,他的儿子和弟弟却告诉他,要超越这个框架,打破这个框架,重新塑造一个更加符合袁氏利益的框架。
长久以来的思维定势让他难以下定决心。
这到底是和天子作对,哪怕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天子,但他也是天子,也是大汉皇权目前来说最正统的掌握者。
所以对于这件事情,袁逢最终也没有下定决心,而是强行摁下,让袁树和袁隗千万不要说出去,他需要一些时间考虑。
袁树也知道欲速则不达,老爹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想明白,他也不着急。
接下来两天,袁树白天出去演讲、辩经,继续给官学势力施加压力,引领雒阳舆论风潮,晚上则返回袁府继续劝说袁逢,希望他可以支楞起来,接受自己的建议。
另一边,司徒许栩那边也不断派人来和袁树商讨如何才能接受求和的事情,看起来已经有些迫不及待,而且决定求和、提出这场注定要输掉的战争的博士人数也从两人增加到了五人。
这说明袁树给他们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无法忍受了,他们急切的渴望结束这场莫名的争端以维护他们现有的绝大部分利益,哪怕为此需要让渡一部分给袁氏,也不是不可以。
就当他们倒霉。
内外双重压力之下,袁逢知道自己必须要做出决断了,他趁夜喊了袁树和袁隗到他的房间里,进行了秘密商谈。
他非常严肃地看着袁树。
“术,为父最后问你一次,你是真的有废立天子、诛灭宦官的决心吗?哪怕为此丢失性命?”
袁树点头。
“父亲,儿已经下定决心,不会更改目标。”
袁逢点了点头,又看向了袁隗。
“次阳,这条路艰险万分,稍有不慎则满盘皆输,你也有可能会为此丧命,你不担心吗?”
袁隗摇了摇头。
“兄长,眼下如果我们继续之前的方略,继续与宦官相安无事,就一定可以保全性命吗?宦官不会再寻找其他的方法对袁氏下手吗?”
袁逢沉默不语。
袁隗再拜。
“都是未知的局面,为什么不去努力搏一次,而要坐视大难临头却无所作为呢?在我看来,这不是正确的做法,如果兄长一定要这样做,我才会真正的为袁氏的未来感到担忧。”
袁逢深吸一口气,目光在好儿子和好弟弟之间来回转动。长长的叹息过后,袁逢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
“既然如此,那我袁氏就真的要做好走上一条未来不明之路的准备了,无论事情成不成,未来,都会有人将汉贼的名头摁在袁氏头上,也不知道列祖列宗知道了,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袁逢终究是松口了,在内外相加的压力之下,他意识到只有袁树的方略才能为袁氏在这场困局中谋取最大的利益。
否则,在袁氏自身、官学势力和宦官集团三者之间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
而且他自己也很难说服自己接受怀柔的选项。
唯有以彻底结束宦官政权为目标,他才能说服自己接受怀柔官学势力的选项,才能忍受祖宗、儿子受辱的事实。
否则,他早晚要那些人付出血的代价。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之前的事情就此翻篇,袁逢只是把心中的怒火稍稍掩藏,却并没有熄灭它。
只待时机成熟,他还是要让这怒火熊熊燃烧起来。
建宁四年六月初二日夜,就在这个夜晚,汝南袁氏家族的命运和东汉帝国的命运在袁树这只小蝴蝶的煽动下,走向了另外一个谁也无法预料到的结局。
包括这只小蝴蝶自己。
而这条路的起始点,是具体商量一下这个事情该如何贯彻落实。
如何怀柔官学势力,以及如何反制宦官势力,并且在二者的眼皮子底下进行废立天子的具体操作。
袁树作为方略的主要提出者,开始了自己的规划。
“对于许司徒和杨赐这些人来说,而之前提出的意见完全可以适用,问罪于韩宗,彻底消灭韩宗,然后就此打住,不要继续扩大追究者的范围,以此达到震慑宵小的目的。
咱们不是不能杀人,而是咱们顾全大局,愿意为了大局而忍受愤怒,只诛杀那个已经注定要落寞的人与他的学派势力,而并没有进一步追究其他人的责任,这是袁氏的宽容与仁德。
不过也不能就这样简单的放过他们,必须要给他们一点惩戒,以免他们养成畏威而不怀德的恶习,儿以为,就从他们各自的势力当中,交出一些有一定权势的官职给袁氏,不必多,但哪怕只是一个,也要交出来。”
袁树的这一看法得到了袁隗的认可,袁逢犹豫片刻之后,也点头答应了。
“这的确是顾全大局的做法,只是这样一来,苦了我麒麟儿了。”
“为了大局,这点小小的仇怨,儿不会放在心上。”
袁树的坦然让袁逢很是满意。
他的儿子果然是要成大事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为了更大的利益而舍弃一些细枝末节,这是上位者的优秀品质。
于是,这条方略就被正式采纳。
随后是对付宦官的。
“待吾辈和解,消弭争斗,重归于好,宦官必然惊诧,之后说不定又要对儿做些什么,比如再次召入宫中之类的,那时候,儿就直接称病不去,还请父亲、三叔代为应对。
宦官没有达成自己的目的,又无法从儿这里继续下手,内部必然会慌乱、互相推卸责任,此时只要袁氏稍微摆出一点要复仇的架势,必然能促成他们内部的一番争斗。
届时,不需要袁氏主动出手,就足以让某些倒霉的宦官直接出局,虽不是袁氏直接报仇,如果真如儿所言,那袁氏也算是成功报仇了,如此一来,也不算什么都没有得到。
除此之外,可能就需要父亲暂忍雷霆之怒,此时此刻还不是与宦官见真章的时候,待袁赦返回,请三叔继续与之虚与委蛇,从宦官能接受的方面进行报复,如此克制的报复,一定会让宦官暂时放松警惕。
借此良机,可以派人去渤海国观察一下渤海王的处境,倒不必立刻接触渤海王,以免泄露消息,但是一定要保证渤海王的安全,没有渤海王的话,可就没有大义名分了。”
袁逢听后,很是满意,抚着胡须缓缓点头。
袁隗听了,眼中异彩连连,忍不住的看向了袁逢。
“仲兄,您真的要让术离开汝南袁氏、另立宗门吗?如果您想废长立幼,我一定支持,此事只要吾兄弟二人支持,一定不会有什么问题。”
(本章完)
http://www.badaoge.org/book/134976/512361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adaoge.org。笔尖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