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adaoge.org
篇一:情定苏城.初涉光伏
《蝶恋花.对阁高墙旧时景》
对阁高墙旧时景,年少情丝,隐隐起风轻。草绿纤水斜阳停,坐卧青山人共影。
物是人非岁如水,十年得失,意淫未曾悔。欲将轻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几人回。
时间的流逝,改变不了的只是诺言的刻意。岁月的变迁,褪去的却不仅是青春的容颜。不知不觉,陈清鸿来到苏城已十个年头。
这十年,苏城的发展可谓是翻天覆地。清鸿的生活虽不及苏城发展的那一般大气磅礴,小人物的故事或多或少能得到些许的共鸣。
初至苏城,暂居住在大学期间好友郭元庆的蜗居之处。当时的清鸿经历了宿酒的失业、上海等地求职的失意,自负且颓丧,十足的无产阶级,更明显的是与苏城这座城市的格格不入。
期间,离开了这座城市,是一种逃避,更是一种无奈,在浙江义乌工作了半年之久。当然,这半年多的工作经历改变了清鸿的一生——他是一直如此定义的,因为他认识了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人——陈欣萍。
辞去浙江义乌的工作,再次来到苏城,人生的抱负、兄弟间的意气、爱人的理解、渐有的自信,随着工作的稳定心境也愈发的轻柔、平和,这座城市的融合和归属便也日益加深。
当清鸿有了家、有了孩子、便有了一种责任,深刻体会到了责任更是一种必须要去实现的自我承诺。
这十年来,清鸿一直很努力,或许存在攀比的狭隘心理,其不允许自己在身边的圈子里混迹较差。总体而言,家庭、工作等还是比较满意的。
借用清鸿时常调侃自己的一句话:“我一个外地的农村学生总算是混成了普通的苏城市民!”随之,故作一声的叹息,又很是欣慰。
当然,这十年过得也并不容易,幸福的生活是用辛劳的汗水换来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清鸿牢记遇到的每一份恩情、每一次感动。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一直陪伴他的爱人——陈欣萍。
2017年10月7日,晴,秋风习和,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大部分假期的时间是在老家度过的,温馨却又似是一种缺憾。
为了弥补儿子假期未能出游的缺憾,同时也让他了解父母在苏城的开始,更是让他稍稍体会一段青涩却又甜蜜的日子,清鸿决定带着儿子去富贵山园小区以及附近的琵琶湖公园去走走——这里便是清鸿和欣萍在苏城的开始。
琵琶湖公园紧邻着苏城古城墙,古城墙是明朝的遗迹,属于旧苏城环城墙的一部分,依山而建,保存较好,山脚下洼地有水,形如琵琶,故取名琵琶湖。水不深,水草茂盛,周边环境优美。
十年了,除了古城墙上的爬山虎愈加葱郁,琵琶湖公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径未有大的变化。桂花尚未凋零,香气宜人。公园里的年轻人很少,大都是年长者在此静心,也许和小区的住户大都是部队退休的老人有关。
那一天儿子玩得很开心,清鸿讲了很多当年的故事给他听,也许儿子的天真无意于此,他更有兴趣的是湖中的水鸟和草丛中的蚂蚱。也许有些故事——深埋在内心,从未曾淡忘,才会让怀念有了价值。
“那时候的辣椒三毛钱一斤,西红柿五毛,最苦的时候爸爸一天的生活费才两块钱,甚至只吃一顿饭。妈妈来了之后,晚上多做一点饭,吃不完的便是爸爸第二天的中午。”看着儿子一脸的不可思议,清鸿沉浸其中地说道。
“爸爸,那时候有肯德基吗?你和妈妈经常去吃肯德基吧?”说完,儿子随手抓起一块鸡翅便啃了起来。
“那得多奢侈啊!”清鸿哈哈大笑。“我们吃过肯德基吗?吃过吗?是不是麦当劳我们也经常去啊!”清鸿眯笑着眼朝欣萍调侃了起来。
“我也想吃啊!还肯德基?饲料的鸡都没吃过几只。穷的和鬼一样,就你爸这样......”欣萍故作鄙夷的神态,惹得儿子一脸欢快的茫然。
“爸爸,那得多穷啊!不会一次都没有带妈妈吃吧!”儿子的理解也许很是肤浅,蘸着番茄酱的薯条一把送入口中的酣畅。
“是啊!那得多穷啊!——好像是很穷的!”清鸿默默地念道着。看着湖面上的一襟晚照,过去的岁月仿佛成了不真实的回忆。
那晚,清鸿一家在外面吃的,只要带着儿子在外面吃,他总喜欢定义为“吃大餐”。其实并不怎么丰富,更多的是就着儿子的口味。清鸿和欣萍喝了一点啤酒,看着儿子满足且“嘚瑟”的姿势,相视一笑,欣慰都在酒中。
定义了许多美好的往事,感动后却在迷茫中尘封,走在小区的林荫道上,风儿试图打破这份宁静,淡淡的灯光下,酒未上头,思绪却在蠢蠢欲动。
那晚,陈清鸿一直难以入眠,往事历历浮现。又是桂花的香气袭来,记得那晚也是没有月光,星星的泪水撒了一池,也许是不胜酒力,眼前酝酿着一片熟悉的迷茫。
他首先想到了杨小亮和韩香,那一段一起租住在富贵山园小区的日子——迷茫到要算计柴米油盐的日子。
一页纸、一盏灯,袅袅余烟。往事,在心田上逶迤的沟壑处流淌。思念,在灯光下婆娑的纸影上生根。程云、赵丽、陈浪……,很多人在他的脑海里不断地闪现,遇到已是奢侈,再也回不到从前。
十年后的今天,也许很多东西早已释怀,也许日子让每个人都各有各的生活方式。一披风衣,一杯热茶,一段远逝的记忆,于是思绪被释放。
许多被定义的美好,或许都是由于莫名的感动。那一夜,清鸿写下了《蝶恋花.对阁高墙旧时景》这首小词后方才静静地睡去。
2006年1月6日,清鸿毕业于珠城财贸大学,经济学本科专业。对于他来说,四年的大学生活,无趣中夹杂着一丝遗憾,也许是对雨的钟情,内心是潮湿的,没有执着,执着能让回忆丢失了价值。
唯一值得去回忆的,抑或是值得去品味的只有两个画面:清晨,马路上霓虹灯下拉长的身影;早夜,校园小池边桂林丛中不和谐的声音。
2002年3月,清鸿参加了春季招生考试,被珠城财贸大学的经济学专业录取。不同于秋季招生的惹人关注,春季招考的寥寥就和初春的天气一样清冷,珠城财贸大学只招信息管理和经济学两个专业,各只招生一个班级。
不管怎么说,清鸿是他生活的那个山村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颇以为荣、足以欣慰,开学的那天,父亲陪着他一起去的学校。
对于清鸿的家庭来说,K字头的空调车过于奢侈,三轮车、私人小巴、绿皮火车,辗转便是整整一天。或许是疲劳的缘故,城市的风采和校园的美丽勾不起清鸿任何的兴奋和向往。
完成报到,天色渐晚,在学长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号男生寝室楼的417房间。房间里摆放着六张整齐的上下床铺和一张桌子,清鸿的床铺被安排在靠近房间门口的上铺。
“陈不照”——一个伴随着清鸿四年大学生活的名字。在老家“不照”是不怎么样的意思,着实想不出自我介绍时用此名的缘由,也许是对过往的一种遗憾,更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
“不照——不照!”室友们的嘴中不断地咀嚼着如此两个字,各是各的神情,不便多问,随即却都笑了很是欢迎的样子。有人给父亲倒了一杯水,有人抚了抚床单让父亲赶紧先行坐下。
三个农村的,两个城里的,穿着便可以看得出来。互相介绍了一下,并聊起了各自的家乡,直到隔壁的寝室叫嚣着吃饭的时候——天色已晚。“晚上我爸住哪里呢?”住宾馆——在清鸿和父亲的眼里同样是奢侈。
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床铺,设计很是合理,边侧安装了扶手和挡板,不至于熟睡中滚落。“今晚我们两个就挤一挤吧!外面你又不熟。”清鸿对着父亲低声说道,看向几个室友,似是一种征求的眼神。
“除了小胖和大伟是城里的,我们三个都是农村的孩子,他俩也没那么多的讲究,叔叔就将就一晚上吧!”那叫旭东的室友笑着大方地说道,看了眼清鸿的父亲,又似一个腼腆的孩子。
那天晚上清鸿一直无法入睡,还是有些陌生,也许陌生的是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有些拥挤,父亲的鼾声如故,也许真的是累了。
第二天一早,清鸿陪伴着父亲在校园里走了一圈,便送父亲踏上了返程。“定不负这四年的时光,定不负家人的期望。”清鸿如此宽慰着父亲的不舍。
由于报到较晚,经济学系新生的寝室全部安排满了,清鸿被单独安排到了它系寝室——417房间是行政管理系的,高出清鸿半个年级。寝室安排的孤立也许造就了其在春招班中的孤独,同时也加快了他对417房间的适应。
“不照”的意思,也许也是一种自我的告诫:“哪怕我是新来的,做不了大哥,那也绝对不会做小弟——不就高三时多留了半年嘛!”
一段时间的相处,清鸿与四楼的所有学长相处融洽,甚至,俨然成了417房间的核心,渐渐整个大学生活便没有几个人记得他本来的名字。
在印象中,大一时的“学业为重”本分使然,大二时的“自我充实”漫不经心,大三时的“睡神修炼”百无聊赖,大四时的“有意弥补”实属无奈。
若干年后,清鸿偶尔会问自己:大学时代到底给自己留下了什么?也许是:再无趣的日子,自己也会淡然地走过。
综合而言,清鸿的无趣注定了他不是个优秀的学生,庆幸的是那点智商对付所谓的“学业”还是绰绰有余的。他更加迷恋于各地山水人文的异趣,偶尔跨专业自学点金融和财会的知识。
大三时,清鸿成了室友口中的“睡神”,为了更好地修炼,单独在校外租了一间民房。大四时,室友开始外出实习,联系渐少,少到十年不曾联系,少到如今已想不起面容。“不照”——便伴随着那份无趣和孤独远去。
大学校园本就是个大的圈子,很多圈子无趣的清鸿无意融入。于是,过于无趣的他渐渐过于自我,自我到连同班同学四年后都不曾记得班里有“陈清鸿”这么一号人物。
也许从大三开始,清鸿早已习惯了白天睡着时的“省吃俭用”,晚上赶赴到网吧空虚着漫漫的长夜。
清晨,早起的鸟儿还未觉醒,马路上两旁的霓虹灯尚未熄灭。一个孤独的人在街上猥琐地穿行,身影被霓虹灯拉得悠长悠长。
定义了许多美丽的邂逅,现实中三两红颜也许找不到那一种意境,尝试寻找暧昧,终未相许。也许在清鸿的眼里,生死相许的美丽,是一种长久的依靠——那是一辈子的!
早夜,城市的喧嚣已经沉寂,水池边的桂林里上演着异样的躁动。轻风吹乱的不是清鸿的思绪,参差的桂林中却传来了亲昵的细语。
蕴着熟悉的一种欲望,却是一直得不到的现实。陌生,也许是熟悉的背影,陌生的是天空中孤独的星星。于是,那一份无趣便自嘲一般静静地离去。
http://www.badaoge.org/book/136355/5118768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adaoge.org。笔尖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