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adaoge.org
满清中央毕竟是最高权威,打完之后就开始宣布解散壮丁,放服役的士兵回家。
这些被抓来运送后勤的壮丁,那叫一个惨,没有工资报酬不说,不分关外的,关内的,缺衣少食。在东北熬一个冬天,没少死人。
上面一下令,那是没人拦得住散伙的步伐。
后勤的壮丁一散,谁都控制不住,军队哪还能在前线呆得住?庞大的二十多万军队补给可不是开玩笑的。
袁世凯军内壮丁尤为的多,军内骚乱不止。
袁世凯统帅关内集团16万人,留下章高元,李双良部等偏向中立或者满清的部队四万人,一万条枪,先靠储存的粮食稳住看守和俄军的阵线,后面他也不管了。
自己带12万人,开始向四平方向撤退,一方面稳住军队壮丁士兵,一面尽量靠近朝四平辽河对面修来的铁路。
清军更是彻底,战线上一个人也没留,全都撤了。
这个时候已经是6月了。开年以来,在东北平原内部铁路沿线又陆续安置了40万多万移民,辽河东岸也安置了10多万人。
预计到接下来,内战可能会非常惨烈,所以张克也不含糊,除了手下的5000正规军,分出去的5000骨干为基础,通过移民扩编出2万人的后备力量,可以说把移民内的成年男丁都预备上了。
后勤不稳,今年没有给北方袁世凯,补充到多少枪支。都被八旗有意无意的拦住了。
张克这边补充多一点。一年以来补充了上万支步枪,25000人配20000支步枪.二线部队比袁世凯军,枪支比例还高。
张克将手下军队和锦州为总部的卫田军合并起来,把总部指挥,放在了锦州和营口中间的辽河东岸位置,沈阳以南。
方便自己的军队指挥,消息传达,控制两岸民屯。
6月末,返回的八旗清军就开始陆续和东北平原内部的移民屯点,开始发生冲突,自然而然的,内战开始打起来了。
一方早有预谋,无意后退,一方必须要保护自己,确保优势。这场战争,双方都已心里早就有底了。不需要什么理由借口。
大家都已经开始提前抢占有利位置了。
八旗军第一时间分兵去抢,想截断关外铁路,想掐断袁世凯部后勤。
袁世凯更是早见不妙,辽河上的渡桥早就开始架设,直接过河向铁路线靠近。
在通辽、四平、沈阳方面,过了辽河的东北平原内部,自然是北洋集团占据铁路后勤优势。
袁世凯一方面沿途派人,去保住铁路线,稳定后勤。一面整顿部队,和张克东北军屯,民政联系,分发军响,承诺田产来稳住军心,补充替换不受控制的军队人员。
一方面分兵辽河沿岸防御追击。双方围绕辽河打的有来有去。就这样僵住了,越过辽河保证后勤,双方都做不到,渡河决战,又没必胜的把握。
到七月,袁世凯开始稳住部队,但暂时没有力量,渡河向北进攻。八旗军后勤不足,也不敢越过辽河,不能集中部队,分散就食,只能分散部队穿插,迂回进攻。
在此背景下,也有2万人开始向袁世凯后路迂回,走沈阳到营口这个方向,从辽河东岸开拔过来。
张克将本部扩充到1万人。占据交通要道挖掘战壕阵地,挡住了八旗两万人,东北八旗人数占优,但没有足够的大炮,打开缺口。
如果不管,绕道而进,他又没有足够的后勤支撑。
他们要依靠沈阳的行政力量向他们输送后勤,直接越过去,会被张克截断后勤供应。
一方面他们大部来和张克对峙,牵制张克,,一方面分兵近万人绕路进攻。
分兵部队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向西越过辽河,去偷袭铁路线。一面向南绕过张克正面大部队,去袭扰张克的屯田后勤输送据点。残酷的渗透与反渗透战争开始。
八旗职业军队一共有万人规模去渗透,张克保卫后勤军屯点的卫兵队有15000人,一万步枪,但分布广泛。
双方,一方人多分散,不专业,但有民屯支持,一方专业但是无后勤作战,靠抢掠维持补给,双方开始进行残酷的渗透和拉锯战。
东北八旗靠武器处于进攻架势,但并不稳稳占据优势,清廷开始向列强求购武器弹药。
袁世凯关于武器不足的消息,也是一天一个传来。李鸿章也顶不住,只能和清庭不停的加价抢购。
清俄战争时期,列强还有所收敛,没有大规模出***。这次是清朝内部开展内战,所有人都放开了手脚。
天津这方面在不断的接受步枪。另一方面和俄国分润利润,就可以通过海参崴港口铁路到北方,越过原来的战线向八旗运送枪支、弹药、火炮交接给八旗军队,防御部队,章高士,李双良都不管,只是要求分担后勤,保持中立。
在比较原始的环境之中,带着大炮行动困难,只能带着随大部队行动,因为双方人数不能铺遍整个沿着辽河的漫长战线。
双方都进行了很多渗透作战,随着武器弹药火炮的充裕,步枪的普及。
本来北洋的小工业,子弹生产,还算个优势,现在被拉平了,双方变成了纯粹的消耗战。
战争的力度和残酷程度开始直线上升。
东北八旗超过10万人和袁世凯部10万人,张克部两万人,北边沿辽河,南边在营口和沈阳中间互相对拼。
双方在面对对方准备好的,设于交通要点,阵地前面被清除了射界,挖好的壕沟阵地面前,正面进攻都是送死。
这些地方虽然同有重兵保持阵线,但是交战却激烈不到哪里去。
散兵无后勤,向对方渗透进攻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北洋集团还好,毕竟靠着铁路可以不断的得到补给,随着壮丁和武器的输送,关内的支持,迟早会慢慢占据优势,并不着急。
面对关内的人力资源优势,东北八旗也很明白自己的处境。随着处境变得日益危险,渗透的规模和手段也开始变得愈加残酷。残酷的手段,就可以赢?这是不可能的,只是激起仇恨而已。
随着战争的进行,连年战争的进行,大量的生产活动受到破坏。大量害怕被抓壮丁的人开始逃跑躲避战争。
逃兵组的土匪快速生成,又祸害百姓,混乱秩序。
进行到第二年,1902年夏天,北洋军队开始陆续积累足够的优势,沿整个辽河向北发起进攻。
八旗军队人数劣势,开始显现,补充人员已经跟不上消耗速度。北洋人数还在节节攀升。15万人打8万人,快2:1的优势了。
面对这样劣势的局面,清廷中央自然是焦急万分,加紧向列强卑躬屈膝,想列强可以拉它一把。李鸿章也是各种手段拉拢。在这样的情况下,签署了天津条约,大概内容就是从山东的德国青岛开始,一直向南到法国人占领的越南沿海,所有沿海地区全部开放通商,不限口岸。
列强又简单的渔利,轻松得到了很多利益。
英法德列强也无意发动大规模地面陆军进攻。
日本不敢自己进攻。
而俄国远东已经疲惫。清朝中央无法打动各国,开始认命,到这年的10月份,入冬开始,终于东北的局势平稳了下来。
这场历时一年多的东北内战终于落下了帷幕。
到停战之时,东北八旗经历不断补充的情况下,还有不到7万人的部队。
北洋集团有15万人。不包含镇守北部战线的章士高,李双良部队。
袁世凯集团13万人,张克东北卫田军2万人,田卫队1.5万
稳定定局势以后,天津也有意平衡北洋内部。优先补充张克部。北线袁世凯的补充速度降了下来。
但袁世凯已经毫无疑问成了北洋李鸿章以下的第一山头。
连续数年的战争,清朝上下一共最少消耗了数千万两白银。在确定战争结果后的第一时间,天津北京都稳不住了,大规模的开始裁撤部队。
袁世凯裁撤到5万人。张克裁撤到合并2万人。清军八旗也裁撤到3万人的规模。
三部分人马都要陆续派军队接替北方战线上的防御部队,合2万人,按比例。
打算东北将来就只留有10万人部队编制。
中立的原北方战线看守部队,变一万人,住到关外铁路线上去,平衡局势,下一步,根据情况还要调整。
此次是两场战争,但连绵进行,从1899到1902四年时间,俄清之战,时间更长,但伤亡小,双方军队相加伤亡不到十万人,(清朝黑龙江失陷的平民不计其数,但俄国暂时也不能完全控制,暂时无政府化了)。
北洋和东北八旗的战争更像全面战争,连稳固的战线都不明显,但惨烈程度更高,对平民伤害更大,伤亡超过二十万军民丧生。
http://www.badaoge.org/book/136946/5136873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adaoge.org。笔尖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m.badao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