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下载APP

无广告读最新章节

手机扫码下载APP

无广告读最新章节

翻页 夜间
笔尖中文 > 科幻小说 > 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 > 正文 第二十四章再次的交易

正文 第二十四章再次的交易

最新网址:www.badaoge.org
    1938年8月31日江城保护伞公司

    不得不承认许忠义这货还是很有办法的,他居然让军政部同意波泰potez36式运输机在学校操场上起飞,一百多公里的时速虽然拉垮了一点,可一晚上也足够从江城飞到栖凤镇了,在交战双方都没有夜间作战能力的情况下,夜间飞行还是很安全的。

    至于飞行员也不用特地去找,原主虽然不会开战斗机,也不会开其他飞机,可波泰potez36式运输机是真的会开,以前每周去津门潇洒都是他和小六子轮流开飞机的,小六子的技术好,还教过原主不少技巧,吸收了原主的相关记忆后王跃也就会开这玩意儿了。

    东北军购买的这些波泰potez36式运输机都是海军型的飞机,和普通型号的区别可不仅仅只有折叠式机翼,最大的区别就是简单的无线电定位系统,参照鬼子广播电台的信号,飞到大概位置还是没有问题的,飞到晋省,只要没有大雾就很容易找到地标。

    这几天王跃就回了一次栖凤镇,清理了一下阿列克谢购买到的武器弹药,顺便也将之前存在这边的蒸汽机和鱼雷发射系统这些给装了起来,军政部最新组建的雷击舰队已经开始巡航了,虽然没有和鬼子交火可还是给了日军不小压力,明显感鬼子舰队没有以前那样积极了。

    欧阳格还派出鱼雷艇趁着夜色去下游浪了一圈,逼得鬼子不得不增加力量保护他们的运输船队,给鬼子后勤造成了不小压力,据说军政部还想要将部分鱼雷艇调拨给三战区,这样一来,五十艘鱼雷艇就有些不够用了。

    军政部也算是尝到了甜头,也愿意支持欧阳格获取更多的鱼雷艇,可事情这会儿已经没有办法暗箱操作了,海军司令部那边也冒了出来,一会儿要求将雷击舰队指挥权拿回来,一会儿又要分一部分鱼雷艇,就算是不行,后续采购也需要由海军来主导。

    后来,兵工署也冒了出来,也要参与进来,最闹心的是兵工署后边就是财政部,不让兵工署参与财政部就不拨款,整个就是群魔乱舞。

    被逼无奈的军政部只得找到保护伞公司,小心翼翼地询问是否可以使用物资交换保护伞公司手里的鱼雷艇,只是以运输成本提高为由提高了价格,每艘鱼雷艇达到了5万银元,对此,军政部方面表示了理解,毕竟鬼子对长江的封锁相当严密,小二十米的军舰也是大件,根本没法走海运转陆运进来,不然的话军政部也不会对这玩意儿这么感兴趣。

    另外就是保护伞个公司方面表示愿意提供部分关键零部件帮助政府实现鱼雷艇个鱼雷的小规模“自产”,军政府虽然和兵工署深度捆绑,可谁也不是傻子,也清楚那帮人是什么货色,于是便想要在电雷学校的体系下搞一个海军造船厂,十几吨的鱼雷艇,还是木壳的,只要关键零件可以获得,制造起来真的没有什么难度。

    于是乎双方很快就敲定了第二批次30艘鱼雷艇的交易,以作价150万大洋的物资迅速完成了交割,军政部的高官们对于这次的交易那是相当满意的,因为用作交换的大半物资在他们看来都是“毫无价值”的。

    具体如下:

    汉造毛瑟1871/84步枪21480支,作价50万大洋——很少有人知道在汉阳造横空出世前汉阳兵工厂一直都在大规模生产汉造1871/84步枪,而且还生产了很长时间,一直到二十世纪初才转产汉阳造,注意是汉阳造而不是老套筒,汉阳造是1904年开始生产的,汉造毛瑟1871/84步枪应该是1888年生产的,一共生产了十几年时间,有一定的储备也不足为奇,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会一直留到现在都没有处理掉,兵工署的买办不会过日子可北洋军阀不应该这样啊?

    至于说这个价格也不算便宜,须知当年政府向小六子购买十万条全新的辽十三步枪也不过250万大洋,就这还有人认为政府吃亏了,谁知道呢,反正东北军自己的造价辽十三步枪25大洋肯定是造不出来的。

    11毫米毛瑟步枪弹500万粒,作价15万大洋,这批子弹大多是宣统年间生产的,虽然保存得不错,可发火率也只剩下了五成左右,王跃买回来就是想要当原材料使用的,要不了多久,军政部就该启用各地库存的老毛瑟步枪了,到时候自己这边直接卖出去也不会亏钱的,不过军政部也不会亏,这玩意儿肯定是没计划转移的,既然如此,不管卖多少都算是赚到的.

    汉造120毫米榴弹炮4门,作价10万大洋,这玩意儿是鄂局的仿制品,仿制的应该是SFH02型榴弹炮,鬼子那边也有仿制,他们叫三八式120毫米榴弹炮,只不过咱们这边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量产这种火炮,鄂局仿制出这几门火炮后就没了后续,不想却收到了王跃的手里

    120毫米榴弹炮炮弹208发,作价2万大洋,王跃也好奇试生产的火炮为什么有这么多炮弹,一看才知道这些居然是国军缴获的鬼子炮弹,换谁遇到这种情况也会纠结,这四门炮确实可以调拨给前线使用,可问题是就这些炮弹,打完了就没用了,总不能真的打完就把炮扔了吧?

    辽造150毫米迫击炮报废炮管385根,作价10万大洋,王跃觉得军政部的老爷们一定会笑阿列克谢傻,可他们哪里知道在失去入海口以后这些东西也是绝对的好东西。

    说起来国产的150毫米迫击炮可不止有一家,晋造、鲁造、辽造、陕造,成本也不太一样,最偏的鲁造好像只要750大洋,而最贵辽造都好几千了,可不管是哪一种,最昂贵的一定是这根炮管,因为只有这玩意儿是目前国内100%没法自产的。

    汉造57毫米山炮100门,作价25万大洋,这玩意儿就是鄂局仿造的M1893型格鲁森57毫米山炮,但是的成本好像只要1414两白银,是前朝军队的制式装备,几十年了,鄂局的仓库里还能找出这么一批新炮用来忽悠人也是没谁了,想想也是,这玩意儿当年最少都是年产百门,到民国十六年怎么着都生产了几十年了。也就是兵工署那帮傻子眼高手低,不然的话这些东西也不会宁愿丢弃也不愿意拿出来用了。

    57毫米榴弹10000发,作价20万大洋,还好都是中原大战那会儿生产的,这恐怕算是本次交易中最新的东西了。

    民二十式82毫米迫击炮100门,作价10万大洋,军政部这帮人也是真的会做生意,成本价360大洋的火炮,作价1000大洋,而且那个360元的成本还是法币,就算是1937年的法币也是法币不是?

    82毫米迫击炮弹1万发,作价8万大洋,这个倒是不贵,兵工署的出厂价好像也要5.8元大洋,据说还有的工厂一发炮弹只要3.5元,主要差距就是铸钢材料和爆药的选择,据说有TNT有消化淀粉还有苦味酸的。

    这些武器看着很多,可对军政部而言真正有价值的也就那一百门民二十式82毫米迫击炮和炮弹而已,其他的都是军政部眼中用不上甚至必须要丢弃的东西,利用这些东西换来有用的鱼雷艇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了。

    电雷系几乎损失殆尽后,对海战懵懵懂懂的军政部总算是品出了一点味道来,鱼雷艇这玩意儿攻击军舰简直就是痴心妄想,将其部署在广大的内河水域对战日军的运输船、巡逻艇还有地面部队才是王道,一艘鱼雷艇最少也能调动一个小队的部队,八十艘鱼雷艇,除了牵制水面舰艇部队之外,最少也能牵制一个联队的鬼子,如果能将这些鱼雷艇部队的活动范围扩大,牵制的鬼子地面部队也将以几何倍数增加。

    而王跃储备在栖凤镇的110马力三胀式蒸汽机还有40台,鱼雷发射系统有50套,拆除爆炸部和引信的黑头鱼雷则有100枚,这些东西除了几台110马力三胀式蒸汽机要用于兵工厂的动力源,其他的留在手里也就只能用作原材料,现在,手里不是很缺原材料的情况下自然也可以用来对外出售的。

    也没想着用这些东西赚军政部的钱,所以便给军政部报了一个50万大洋的优惠价,别看都是上世纪的老玩意儿,可现在的兵工署愣是什么都没法生产,就连110马力三胀式蒸汽机也只能是保证零部件的生产,连主体结构都造不出来,你们既然造不出来,卖多少钱就是保护伞公司说的算了,当然,这个价格兵工署出去买也买不到。

    依旧是使用物资折抵,考虑到第二批次30艘鱼雷艇的交易有些不讲究,军政部这一回总算是给了一些好东西,其中包括:

    柴油1000桶(180升油桶),作价9万大洋,柴油这个东西在国内的消耗量很小,开战以来军政部放在江城的柴油储备就没怎么用,与其费力气西运还不如直接处理给王跃,至于说为什么会储备这么多“没用”的柴油,那就不得而知了。

    汽油400桶(180升油桶),作价8万大洋,事实上,三十年代以前的飞机都是烧普通汽油的,波泰potez36式运输机自然也不例外,将燃油放在空间里,然后随时给飞机补充燃油,不然的话,就这小飞机根本就飞不到栖凤镇。

    75毫米克氏山炮炮弹2000发,作价8万大洋。

    11毫米十管加特林机枪43挺,作价2万大洋,子弹都全部到了保护伞公司手里,这些机枪自然也要尽量推荐给保护伞公司了。

    双龙牌20枝纱细白坯布20000匹,作价20万大洋,现在一匹布40码,一百一二十尺的样子,出厂价11个大洋多点,现在还只是1938年,布匹的价格还很稳定,这东西可是比任何东西都好的理财产品,后来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这些坯布居然是查抄日租界扣押的,因为染厂都迁走了才囤积在江城的,应该是担心来不及运走才便宜的王跃。

    7.92毫米绍沙轻机枪200挺,作价3万大洋,梯形弹夹的新枪,让你一眼就能看出这枪的来历,鹰酱参加大战的时候订购的,人家用的是7.62毫米弹,16发弹夹,因为不好用的缘故订单被终止了,很多生产出来的新枪就砸在了兵工厂手里,战争结束后就改膛卖给了咱们,由于兵工署1934年才开始生产79尖弹,这批改膛的机枪居然也是使用79圆弹的。

    对这种抢,王跃谈不上厌恶,堑壕战的环境和鹰酱大兵的素质摆在那里,换别的机枪也一样不保险,用心伺候着也能凑合着用,特别是这种使用梯形弹夹的,用起来还是不错的,你问王跃为啥知道,那自然是亲自用过,不用想,这些也是入不得兵工署法眼的破烂。

    记得很多部队出川抗战的时候一个师也就几挺机枪,就算是再差的机枪总也是机枪吧,加强给前线部队总还是有用的,也不存在部队会不要的情况,可兵工署就是不给你,你有啥办法?

    欧洲那边现在还有上次大战的剩余物资出售,价格都特别便宜,很多小军火商手里都有,按说战争都这样了你是不是应该扫货了?并没有,买办们依旧坚持着自己的价值观,并没有给部队提供做合适的武器,宁愿让战士们拿着大刀长矛上战场也在所不惜。

    就绍沙轻机枪这玩意儿吧,好歹也是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现役机枪,真不知道你一个农业国有什么资格嫌弃这个那个的,一挺捷克式700-1100大洋,可以买5-10挺绍沙轻机枪,孰优孰劣不难分辨。

    性能?不要自欺欺人了,就咱们大多数机枪手的训练水平,使用捷克式和使用绍沙的区别真的不是很大,精度高,咱们的常规作战距离其实对精度的要求真不高,射速慢,你问问前线指挥官,哪一个不喜欢射速低的,就咱们的后勤补给状态来看,射速越低反倒是越有利,更不要说这种机枪用的还是更容易获得的圆头弹。

    ——
  http://www.badaoge.org/book/139042/5211531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adaoge.org。笔尖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m.badaoge.org